房地產界有“金九銀十”之說,每年的九、十月份,既是樓盤銷售的黃金季節,也是新房裝修的旺季。不過,即將要裝修新房的業主們一定要擦亮眼睛,中消協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,裝修建材類商品投訴量連續兩年位居前十,裝修市場潛存大量弄虛作假、偷換概念的公司。
業主:騷擾電話從早打到晚
濟南市民張女士2年前購買了一套新房,眼下臨近交房,除了喬遷之喜外,也多了一些煩惱:如何選擇裝修公司,既能價位合適,又能保證質量?事實上,最近幾個月,張女士經常接到不同裝修公司的電話,聲稱為業主提供了“上千套裝修案例”、“零利潤樣板間”。
“臨近交房這幾個月,我每天都能收到一二十個電話,從早上打到晚上。有時候把這些號碼拉進黑名單,他們會換個手機號碼繼續打!睆埮空f。
張女士來到一家裝修公司,設計師向她推薦了“套餐服務”。張女士這套新房的建筑面積是120平方米左右,按照每平方米388元的當地市場均價計算,水電改造、油漆、地板等基礎裝修部分報價一共4.6萬余元;再加上個性化部分的吊頂(吊頂裝修效果圖)、電視墻 (電視墻 裝修效果圖)以及設計費、管理費等等,總報價近9萬元?吹綇埮坑行┆q豫,設計師又兩次降價,最終報價降到6萬多元。
6萬多元的裝修費、“能養魚的乳膠漆”、“升級版建材禮包”……這些項目讓張女士有些心動,最終簽下了裝修合同。不過,在建材市場考察以后,張女士卻發現裝修方案“水分”太多。原來,建材清單中的乳膠漆在市場上找不到對應型號,衛浴材料、地板比市場價高出一倍。隨后,她和朋友一起來到裝修公司,要求解除合同,退還3000元訂金,雙方發生了爭執。
無奈之下,張女士找到山東省消費者協會,協商之后,裝修公司同意解除合同,并且向張女士退還了2500元訂金。
消協:裝修類投訴居前十
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全國投訴分析報告顯示,裝修建材類商品投訴量連續兩年位居前十。2013年,全國房屋建材類投訴為28425件,其中裝修建材投訴占總量的57%。而在裝修建材投訴中,質量問題占總量的55.2%;合同問題占16.5%;售后服務問題占10.8%。從數據可以看出,裝修合同不規范、裝修材料不合格、事后維修保障難,成為家裝建材消費投訴三大熱點難點。
山東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部經濟師宋文峰說,在激烈的行業競爭面前,一些裝修公司通過“套餐服務”、低報價、模糊建材明細等方式吸引客戶。而在實際裝修過程中,暗藏各種增項,預算超支成了“家常便飯”。
業內人士告訴記者,一些裝修公司還會打出“專供”等噱頭,聲稱木門、地板等建材都是由廠家特制特供。而實際上,不少所謂的“專供”建材都被“偷梁換柱”,由小工廠生產加工,再貼上品牌標簽,盡管價格看上去很誘人,但質量“縮水”不少。
裝修行業如何更加自律
對于裝修報價水分多、建材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,宋文峰建議,業主裝修前,要做好“功課”,多考察建材市場,對市場行情做到心中有數。消費者如果遇到裝修公司虛假宣傳、電話騷擾、合同霸王條款、服務名不副實等糾紛時,可以向當地消協投訴,或者向工商部門申訴,消協和工商部門會依法進行調查和處理。另外,宋文峰提醒,消費者在與裝修公司簽訂裝修合同或者購買家居建材商品時,一定要保留好發票、合同等證據,以便維權!
|